一、大赛介绍:
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发起自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起并主办。自2011年启动已成功举办了14届。是伴随着我国计算机教育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本专科所有专业大学生的一项赛事,大赛注重参赛学生信息技术基本素养的培养,注重和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紧密结合,并致力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各个专业领域学生中的普及。自2024年第十四届起将大赛名称改为“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数字素养大赛”,赛事成功入选《2023 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观察目录》 、《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计算机类竞赛研究报告》、《2024 年普通高校大学生计算机竞赛指数目录》等权威竞赛榜单。
第十五大赛共设置五个赛道,如下
信息技术基础赛道
数字农林赛道
中华民族文化传承数字艺术赛道
“久其女娲杯”低代码编程赛道
“传智杯”专业信息技术赛道
其中各赛道赛项情况如下:
1、信息技术基础赛道
包含信息技术与素养赛项、WPS AI智能办公赛项、MicrosoftOffice智能办公赛项、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赛项、人工智能应用基础赛项、计算机行业技术用语赛项、C语言程序设计赛项8个赛项。
该赛道由主办方专家与微软、金山等国内外知名IT企业合作,将计算机核心能力与体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元素,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融合,助力学生从信息素养向数字素养的升级。
2、“久其女娲杯”低代码编程赛道
该赛道主要进行低代码编程竞赛,旨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考察选手产业认知能力、信息化意识、数字化思维、项目化逻辑等综合能力及素养,掌握利用低代码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的技术路径。竞赛命题涵盖业务需求分析、数据填报收集、数据模型构建、生产流程融合等环节,旨在培养选手快速应用新技术、探索新业务变革以及领域创新的能力。
3、“传智杯”专业信息技术赛道
包含(1)程序设计挑战赛项;(2)Web前端微信小程序开发赛项;(3)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赛项;(4)云计算大数据赛项;(5)软件测试技能赛项;(6)视觉艺术赛项等。
该赛道连接并赋能从双一流到职业类各类型院校,始终坚持为计算机教育人才培养助力,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满足企业对数字化人才的迫切需求。
4、数字农林赛道
包含数字农林赛道包含:包含数字农业赛项、数字林业赛项、数字乡村赛项3个赛项;。
该赛道基于国家新工科与新农科背景,契合国家农、林、水数字化建设战略定位,符合新时代大学计算机教育改革发展。本赛道拟在推动各级院校学生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与农业、林业、渔业、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提升计算机应用能力、数字素养、人工智能交叉融合能力。
5、中华民族文化传承数字艺术赛道
中华民族文化传承数字艺术赛道包含:民族非遗文创设计、数字舞蹈编排、民族数字绘画、数字音乐创作、虚拟展览设计5个赛项。该赛道契合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同时为促进两岸的和平与发展,增进两岸师生的交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一直是历届海峡两岸赛的愿景与努力方向,自2011年到2019年共计举办了九届海峡两岸赛。通过竞赛与交流,增进了两岸院校的了解与情谊,加强了彼此之间的学习与协作。通过这一活动,大陆多所院校与台湾地区院校建立了双向的交流与合作,为大赛成果的长久巩固与落实打下了基础。
二、大赛特色与优势
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数字素养大赛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面向高等院校包含计算机专业在内的各个专业领域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大赛之一。
大赛注重参赛学生信息技术基本素养的培养,注重和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紧密结合,并致力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各个专业领域学生中的普及。
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是时代对每个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本赛项面向所有高校、所有专业的大学生,广泛的参与并切实促进大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且获得相应证书的认可是本赛事的最大特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组委会和国际前沿的教学测评机构进行合作,为参赛院校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练习系统和测评系统,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碎片化学习,以及获取相应的评价证书。
竞赛题目既是学生技术技能竞赛题目,也可作为能力导向教学中的项目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中考核方式创新,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颇具现实意义;由于选手来自全国各地,且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学生同场竞技,使比赛结果非常具有分析价值。